1971年,开国大将王树声到军营看望女儿,被哨兵拦下:请排队填表_麻城_部队_王季迟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雷速体育是真的吗 > 新闻动态 >

1971年,开国大将王树声到军营看望女儿,被哨兵拦下:请排队填表_麻城_部队_王季迟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1955年,我国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,十位大将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。虽然这些大将手握重权,但他们从不滥用权力干涉私生活,而王树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1971年,王树声在军营门口被哨兵拦住,但他并未发火,反而平和地配合排队填表的要求。那么,王树声为何被哨兵阻拦?事情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

1971年1月28日,正值农历大年初二,北京一处部队门口已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。这些人无一例外,都是青年士兵的家长。因部队不放假,他们只能借此机会短暂探望子女。人群中,一个身穿棉衣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。他满头白发,脸上布满皱纹,约六七十岁,然而目光坚定,仪态端正,完全不像普通老人。这位老人正是开国大将王树声。

展开剩余85%

彼时,王树声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央委员,在解放军中声望极高。然而,哨兵并不认识他,只将他误认为普通军属。王树声想进门时,哨兵伸手挡住他,严肃地说:“同志,请排队填表。”王树声先是一愣,随后从口袋中摸索想掏出军官证,但最终没有亮出,默默走到队伍末尾,和其他人一起耐心等待。

这次,他是来看望年仅16岁的女儿王季迟。王树声自小教育女儿不可娇惯,故早早送她进部队锻炼。过去一年,王季迟一直扎根部队,未曾回家。因此,王树声趁春节假期特地来与女儿短暂团聚。当天探望的人太多,为避免暴露身份,他只得默默排队。

三个小时后,王季迟终于接到电话出来。见父亲鼻尖通红、脚步蹒跚,她忍不住泪水涌出。她不解地问父亲为何不向哨兵表明身份请求优待,王树声却一言不发,只是静静看着她,从包里拿出家中带来的食物,关切地询问她在部队的生活情况。听女儿表现良好,他微笑着叮嘱她不要自视高干子弟,要脚踏实地,服从命令。女儿见父亲依旧古板,既气又笑,但内心却倍感温暖。

此时,传达室的门卫冷眼旁观来往家属,早已习惯部队里的种种。谁能想到,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父亲,竟是开国大将王树声。探望时间结束时,他们甚至不耐烦地催促王树声离开,但他未发脾气,遵守规定与女儿告别。临别时,王树声的一个举动,再度令女儿泪流满面。

有人好奇,王树声为何如此低调?他又做出了什么令人动容的行为?这得从他的生平谈起。

1905年,王树声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,酷爱读书。作为同龄人中少有考入麻城高等学校的青年,他20岁毕业后成为家乡私塾的教师。期间,他大量阅读进步刊物,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浓厚兴趣。1926年,工农革命军行至麻城时,他响应号召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北伐战争初期,他曾想前往前线参军,但组织安排他留守家乡麻城。麻城是湖北地主保守势力重镇,革命阻力巨大,甚至面临生命威胁。王树声无畏困难,坚决执行任务,积极发动农民,开展反帝爱国运动,打击乡绅地主。在他指挥下,尽管农民自卫军装备简陋,却多次取得胜利。1927年6月,他率军击败一万余乡绅武装,歼敌三千余人,成功粉碎地主复辟阴谋。凭借这些战绩,他成为麻城县委委员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王树声枪法出众。黄麻起义期间,他一枪毙敌军“师爷”,被红四方面军称为“神枪手”。长征时,他在一座寺庙射落三片翘起的青瓦,神枪手的名声广为流传。

但仅靠枪法不足以成就大业,王树声更以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闻名。土地革命战争中,他巧妙运用“围点打援”战术,即先围困敌方据点,吸引援军,再集中兵力逐一击破,取得黄安战役、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及土门战役等多次胜利,累计歼敌数万人,为红军发展立下汗马功劳。

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他亦贡献卓著。1938年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,在抗战艰难时坚持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。1940年转战太行军区,配合刘伯承部作战,极大推动抗战胜利。解放战争期间,他参与指挥中原突围、大别山战役,消灭国军残部1.5万余人,为解放全国铺平道路。

由此可见,王树声在中国革命各阶段均立下赫赫战功,1955年授衔为大将实至名归。那年,他刚满五十岁,不仅荣获军衔,还迎来了第一个女儿诞生。对戎马一生的老将军而言,这份新生命甚至比军衔更珍贵,因此他给女儿取名王季迟,意指“来得稍晚”。这名字也反映出父亲对女儿的宠爱,平日里亲切地称她乳名“王四毛”。

尽管疼爱女儿,王树声在教育上却极为严格。他以身作则,示范两袖清风、全心为民的精神。身为新中国大将,他享受国家优待,但从不接受额外待遇。国家分配给他新房,他婉拒,坚持与家人挤在简陋小屋。配车请求他拒绝,称单位车辆已足够,不愿占用公家资源。粮食采购亦按政府规定,不利用职权优先购买。这些细节深刻影响了女儿,培养她为人民服务的理想,15岁便参军入伍。

1971年春节,王树声妻儿均回故乡,只有他留守北京。孤独之感涌上心头,遂联系女儿聚会。女儿请假未获批准,王树声只得亲赴部队探望,便发生了开头哨兵拦阻的场景。尽管身体虚弱,已罹患胃癌,他仍坚持隐瞒身份,和众人排队等待。三个小时排队令他极度辛苦,探望结束时已脸色苍白,力不从心,却坚持自行乘公交回家。女儿见状心疼落泪,珍惜这段回忆。

这段故事只是他严于律己、不搞特殊的原则缩影。建国后,王树声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、总军械部部长、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。尽管地位显赫,亲戚上门求职求助,他一概拒绝,坚守权力为公、不营私原则。对亲戚困难,他会自掏腰包帮助,但绝不以职权开后门。

对残疾儿子王鲁光,王树声同样公正无私。王鲁光出生时身有残疾,成年后进入军工科研领域,成顶尖人才。因公受伤导致双腿瘫痪,推掉婚约,直到1972年才结婚。婚礼上,王树声坚持简朴原则,拒绝使用单位家具,怒斥警卫员擅自调动公物,显示其对纪律的严肃态度。

王树声不贪图物质享受,几乎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国家和军队。直到1974年胃癌晚期,他仍坚守岗位,工作到最后一刻。作为麻城出身的少年英雄、抗战解放战争的常胜将军、共和国清廉的中央委员,他用一生书写了不朽传奇。晚年因工作繁忙未能回乡,临终前特嘱妻子将半数骨灰送回麻城安葬。或许,只有在魂牵梦萦的故乡,他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雷速体育是真的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